日本天皇德仁在7月6日干了件“破天荒”的事:带着皇后雅子飞到了蒙古国,开启为期八天的访问。这也是日本天皇这个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北京科汇配资,首次踏足蒙古国。
蒙古国拿出最高规格接待,总统晚宴、文化参观、出席那达慕大会开幕式,安排得满满当当。但这次访问的时间点却让中国人皱起了眉头:
7月6日出发,刻意避开7月7日这个特殊日子。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,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。而德仁抵达蒙古后的首个行程,竟是前往乌兰巴托南郊的一座特殊纪念碑:那里纪念的是二战末期被苏军俘虏后羁押在蒙古的日军战俘。
精心设计的“和平表演”
德仁行前对媒体说,此行是“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”,要悼念那些“违背自身意愿死于异国他乡之人”。听上去挺悲天悯人,但细究起来,味道就变了。
这些所谓的“异国亡灵”,实际上是1945年8月被苏联红军俘虏的日本关东军成员。当年百万红军横扫中国东北,近60万日军投降。
其中约1.4万人被押到蒙古从事筑路,以及采矿等重体力劳动。日方统计称约1700人死于羁押期间,而苏蒙方面从未正式公布数据。
问题在于,德仁的“反思”只聚焦于日军战俘的所谓“苦难”,却对这些战俘的身份背景绝口不提。
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是实施“三光政策”的关东军成员,手上沾满了中国平民的鲜血。但在日本的叙事中,这些人被包装成了纯粹的“战争受害者”。
日本右翼媒体甚至将蒙古战俘营戏剧化为“东方奥斯维辛”,仿佛这些侵略者是任人宰割的羔羊。纪念碑解说牌写着“祈祷永久和平”,却只字不提这些士兵为何会出现在蒙古。
这些被俘的日寇本是苏联根据《雅尔塔协定》对日作战的俘虏,而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才是所有悲剧的根源。
蒙古国如此热情接待日本天皇,背后藏着不小的地缘政治算计。作为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,蒙古长期推行 “第三邻国”战略,而日本正是其重点拉拢对象。
2024年底,日本政府宣布将蒙古列为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对象国”北京科汇配资,承诺提供无偿军事援助。
经济上,日本企业对蒙古稀土资源虎视眈眈。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近五年向蒙古矿业投入超3亿美元,目标直指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。
日本急切需要切断对中国稀土高达58%的进口依赖,蒙古的1700万吨稀土储量成为绝佳替代品。而蒙古则想借日本力量平衡中俄影响,双方心照不宣地做起了交易。
但蒙古似乎忘了,2023年西方矿业巨头因环保争议暂停奥尤陶勒盖铜金矿扩建时,只有中国仍按协议履行供电义务。地缘政治的每一次摇摆,都需要付出相应代价。
中国外交部亮明态度
7月7日,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毛宁面对媒体提问时明确表示:“希望日方切实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”。这句话看似平和,却字字千钧。
这不是中国反应过度。德仁近期密集访问二战相关地点:从广岛原爆遗址到冲绳战役旧址,再到硫磺岛日军烈士陵园,其“反思”始终围绕日本自身伤亡。
这种选择性记忆让受害国难以接受。那些曾在中国制造“三光政策”的关东军士兵,如今被包装成“无辜的异乡亡魂”,而南京大屠杀、731部队等反人类罪行却被刻意遗忘。
日本官方承认死于蒙古劳役的日军战俘约为1700人。而中国遭受的战争创伤相较日本这个罪魁祸首更加触目惊心:
3500万军民伤亡,南京大屠杀30万冤魂,731部队3000余活体实验受害者。加害者的零星伤口被铸成铜碑,受害者的累累白骨却无碑可立。
天皇访蒙只是近期日本对华系列动作的一环。5月初,日本右翼分子驾驶民用飞机非法闯入中国钓鱼岛领空,中国海警舰载直升机在5分钟内完成拦截驱离。
战术试探、舆论操弄、政治投机。日本的三大算计被我国精准识破。更可笑的是7月4日石破茂的表演。
在日本地震灾区,这位首相突然无端指控中国“军事上支持俄罗斯”,强调“有必要向国民好好诉说这种事情的可怕之处”。
而此前王毅外长早已阐明:中国若真军援俄罗斯,战争早结束了。明眼人都看出,这是石破茂在美国关税大棒下的政治投机。
日本这套操作背后是深深的战略焦虑:既恐惧被美国抛弃,又无力应对我国的高速崛起。最终只能用这种愚昧的方式,展现自己的存在感。
日本天皇德仁在纪念碑前完成那套标准化哀悼流程时,不知是否想过:那些被日军烧毁的中国村庄里,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。
日本右翼势力总抱怨周边国家“揪着历史不放”,却从不自问为何88年过去中国人民依然无法释怀。
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书,清晰标注了战争的发起者与终结者。当日本皇室对侵略战争责任持续失语,任何刻意的纪念都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。
蒙古国配合日本演这出戏,终将明白地缘政治的现实:作为全球唯一被两个邻国完全包围的大国,其贸易通道的每一次开合,都需中俄两国共同合作。
当西方矿业巨头因环保争议撤资时,是中国坚守供电协议;当蒙古需要出海口时,是中俄提供过境走廊。
中国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,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和平姿态:斡旋巴勒斯坦各派签署《北京宣言》,推动乌克兰外长访华寻求和平方案。这些行动没有纪念碑,却构筑起实实在在的和平基石。
当日本天皇德仁在乌兰巴托草原上为侵略者献花时,亚洲人民看到的是历史修正主义的幽灵仍在游荡。
但今时不同往日。中国工程师已在琉球海沟打下可燃冰钻探井,中俄舰艇并肩穿过津轻海峡。那些阻挡历史车轮的螳臂,终将被时代的洪流吞没。
有些国家对待历史的态度,中国人永远无法苟同。国与家曾经遭受的苦难是不可分割的,这些伤痛在日方忏悔承认之前,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得!
参考资料:
《日本为何这个节点走近蒙古国》——环球时报
北京科汇配资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